退賽兩天了,回來又兩天了,這才有個心情和精神來第一次寫賽記,拖拖拉拉寫了一個星期。很多人想一定是要完賽或者風光站臺才會寫賽記,但是我覺得包括50多場馬拉松和越野在內的第一次退賽對于我來說意義更加重大,收獲也最多。
全程馬拉松不是兩個半馬相加,這句話也同樣適合越野,也許行百里者半九十這句話可以解釋一部分,那就是后半程肌肉、精神、體能等的疲勞累加會讓你后半程甚至后1/4或者1/5程崩潰。如這次引發我退賽的原因之一是過了CP4之后左膝外側髕側副韌帶出現下坡酸痛不敢承力,后面上了一些坡和下了一些緩坡后好象又沒有這種狀況了,其實到CP6-7之后應該己經沒有這種狀況了,但是因此在內心深處有了消極的退賽念頭。以事后諸葛亮(我們必須學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才能不斷進步,這也就是所謂的經驗積累)的上帝視角來看,如果當時有云南白藥之類的噴一下緩解一下就可以繼續前行了,而自己16年5月荊門馬拉松當時也是左膝在平時走路臺階摔傷后的恢復過程中就是9km開始酸痛,但是自己一路噴云南白藥跑完全程,所以這次預估的困難不足或者說心理上還沒有做好迎接如此艱難賽道的準備是退賽的深層次原因,這從自己無知者無畏的賽前計劃中就可以看出:
在我的原有認知中越野只有爬升而沒有考慮到路況(下雨下坡泥巴路這種技術路段是菜鳥所不能輕松完成的)、天氣(也許這與自己之前4次中距離都在下雨之前輕松完賽有關吧)、導航(其它中短離比賽都有密集而且標識完好的路標,而這是一個半自導航的比賽),于是想當然的根據之前自己短距離的水平來預估完賽時間為36小時,支持自己的是組委會35小時完賽金獎40銀獎50銅獎,給出的關門時間是60小時,然而最后的168km冠軍是41:56:06。
下雨天氣憑空增加了難度,山上大雨霧能見度最低時不到2米,找路標哪怕黃燈也很難,哪怕連續4年完賽的唯二選手18年的冠軍卡卡也在尋找原來的老地方(苗寨)打卡都曾出現找了4個多小時的情況,另一個小安仔則早早的退了,卡卡也因為最后身體出狀況也在還差42km就能夠以第三名完賽450時也退了。所以當真正走上賽道時哪怕到了CP4換裝點(因為組委會的臨時變更將CP5換裝點前移了而且沒有了補給,甚至到后面到了CP5附近問組委會才得知CP5打卡點取消改到CP6合并了,而在CP4打卡時卻只是被先知沒有被給而仍然需要打卡)仍然沒有意識到難度加大了,實際上這就相當于又在原有的CP3、7-9四個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距離在16-19km爬升1100m以上的大CP點,而將1個1萬MA的充電寶放在換裝點沒有隨身攜帶只是帶了1個5千的充電寶繼續上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個器不僅指裝備,而且包括技能,不僅是跑步的技能,也包括使用裝備技能,如在這個半自補給半自導航的烏蒙山越野賽中導航能力,168賽道是330賽道的前12個CP點完全相同,450在CP7分開另外增加了一段后再在CP8合并。就自己來說,鞋子只準備了一雙干到底,如果沒有下雨沒有問題,下雨導致后面鞋舍尾端處因為可能有類似海綿成份長時間雨水浸泡膨脹后壓迫到距骨而有酸痛感,所以想起來另外一雙新鞋在通宵下雨試穿時也有同樣的問題而沒有帶,這雙莊主4因為是在白天試的雖然一開始就因為汗水濕了但是鞋舍這個部位沒有遇到這種情況而認為試驗合適。當然這與自己報名較晚有關,只是認為自己這段時間的跑量和狀態好像還可以就想報名一個比賽,于是刷到烏蒙山168報名費才1180而且是在國慶假期,于是在去年圍觀烏蒙山450后今年入坑了。其它的裝備也就補充了一套迪卡龍的抓絨保暖衣(完賽后氣溫降到11度剛好穿上),頭燈電池忘記了原來有2套菲尼克斯R65原裝電池(開到最大1000流明,繼航還是只能4個多小時),所以又買了兩塊原電,菲尼克斯R18頭燈只買了7號電池3套(3節/套),不過后來在CP6-7下坡時感覺還是沒有原裝電池亮(黃燈,開到最大400流明可以續航12-13小時,有霧好用),雖然續航說明書上說是和原裝電池一樣,看來下次如果長距離還是要再增加一塊R18原電。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雖然我們經常在各種微信群里有這樣一句玩笑表情包:在這個群哪怕我不說話也能學到很多東西,確實加入相應賽事的參賽群能夠讓我們學到別人的經驗,如卡卡的330壓線跑建議,詳細到賽前幾小時要做什么,如何吃,如何補給等。但是如果你沒有親身經歷你是不會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所以我們只有經歷之后才能領悟所以然,才能更好的去執行。如我自己一直相信自己的睡眠質量很好,自詡可以”隨時隨地睡,隨時隨地不睡”,但是賽前的緊張和激動還是讓我沒有睡好休息好。按理來說因為臨時行程的改變提前3天到達應該可以休息調整得很好的,但是前面兩晚一直到凌晨一點左右才睡,而且深度睡眠也只有1個小時左右,佳明手表監測到的體能電量都沒有恢復到80%。賽前一晚10月1號450出發更是刷到3點半才睡下,而卡卡一直反復強調可以利用褪黑素來促進深度睡眠而且不像安眠藥那樣有副作用。所以在賽前做的體測中顯示血壓有點高140多/90多,賽后(退賽第二天早晨睡了幾個小時后再測)就降了一些,不過己經到130多/90多。連體測的大姐都說看到我2號當天精神狀態很差,4號就己經好很多了。
強裝是用來保命的,這是我越野入門時赤道跑團的群主行者林(林燦開,19年UTMB完賽)前輩一直向我強調的。但是我還是沒有明白為什么要帶腸胃藥、止痛藥特別是強裝中還有暖寶寶,只是帶了處理外傷的物品。一直到CP1過了一半第一次腹瀉也忘記了原來強裝有要求這些,因為覺得自己一直腸胃很好不會有事的所以沒帶。后來遇到一個認識的跑友給了一粒瀉立停吃了,到CP2又拉了兩次,快到CP3拉第二次后手表沒電給手表充電時遇上另外一個330跑友黃磊(完賽了,上次秦嶺那個躲在樹上的女選手就是他去救的)約凌晨時給吃了兩粒藥,出了CP3又很快拉了一次,CP4兩次,在CP4打卡時約早晨7點多再吃了兩粒后到CP6時才基本上解決了腸胃問題?,F在想來應該是出汗腹部受涼導致的腹瀉,后面有注意腹部保暖,但是一直到后面也沒有想到用暖寶寶(真是笨蛋一個?。┵N在腹部。
越野不是馬拉松,只管跑就是了,不用想路標、路線、補給。因為看到了450出發當晚都有人因為導航迷路6個多小時而退賽后,所以出發后一路還算謹慎,一邊看手表導航加路標確認,再加上經驗和判斷(是不是有點自以為是,才4個中距離哪來那么多經驗??。?,所以基本上還是沒有走錯多少路。因為拉肚子的原因,如果以后面CP2-3再次遇上也是168同行的的董斌(他因為迷路被330的黃磊和另外一個跑友撿到然后一起4個人同行到CP7快到最后段)為參照的話,一個人就像瘋子一樣,幾次(跑到他前面然后又因為拉肚子而停下來)突然從他后面竄出來。在CP2路上左腳不小心踩了兩次水鞋濕了,快到CP3打卡點因為拉肚子再手表沒電要停下來充電時遇上了董斌、黃磊和另外一個跑友一直快到CP7.
可以依靠但不要依賴,這句話任何時候對于任何人做任何事都適用。由于黃磊很好的導航能力,加上手表很快又沒電了以及想到如果晚上一個人一定要手表滿電開始才行,所以慢慢有了依賴自己也慢慢不想導航甚至關手表導航以節約電(主要是不方便充)了。手機導航因為不知道手機續航能力也不敢開,導致在CP4換裝點的一個1萬MA的充電寶也沒有換,繼續拿著充了一下手表電的5千的充電寶繼續上路。主食也只是吃了一下麥片而沒有吃一個月餅或者隨身帶上,聽后來的經驗來看如果繼續下去不退賽的話應該還是吃了是很好的能量補充,而且這是自己在上海先試了之后再買的伍仁月餅。第二天早晨7點多到CP4己經比原計劃晚了很多,原計劃是天亮就到CP5的。
CP5沒有補給快到時一問才知道打卡點也都取消了,自己在這方面做得還是不錯的,一直到CP6可能陰雨天氣,所以功能飲料和水都才用了少半,也沒有感覺到什么不適的。在CP6聽說有人隨身帶了12雙一次性的襪子,濕了就換。后來想明白,雖然換了之后還是會濕,但是至少可以給腳半小時以上的緩沖時間,包括換新鞋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今后還是準備換的鞋襪才對。CP5到6的路上幾次想上廁所但都忍了過來,哪怕在CP6擔心也上了一次廁所但是己經成形了,所以還對同行的伙伴說告訴他們這個好消息,自己的腸胃沒問題了。
堅強的意志和決心是越野跑完賽的必備條件,預計的困難和實際的情形相差太大導致心理落差太大,所以自己完全沒有做好這份吃苦的心理準備。不是說自己不能吃這份苦,只是沒有做好準備在心理上吃這份苦,所以在CP6到7上了整個168最難的一段垂直爬升之后,左腳大姆指底和右腳掌因為急劇的爬升而受力突然有點不舒服的感覺,就自我懷疑爬坡能力問題,一想到后面還有CP8和9兩個大坡就心里再次有了退賽的想法。而實際上自己是這一行7個人(在CP6加入了3個)當中第2快的,還在等他們的過程中感覺到有點冷了,并且除了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之外,全身肌肉并沒有酸痛感(也許與吃了卡卡的配速客有關),所以心理建設相當的重要。這就是常談的同行與獨行的利弊,也許再次讓自己選擇的話,很可能會選擇獨行,實際上自己從CP1-3就一直是一個人往前跑,因為這樣才能把握好自己的節奏,當然需要控制好自己的各種狀態和注意安全事項。下坡的過程中四五次的摔跤到最后一次躺倒在水溝里時讓自己下定決心退賽,不想受這份苦??斓紺P7時也許天快黑的原因,加上自己的負面情緒不太想跑,所以下坡時其它同伴突然加速自己有點不太留意他們的意圖,還是慢慢的以為他們會等,于是和另外一個后來算是受我影響而退賽的董斌一起慢慢游,終至于在CP7退賽。
要說經驗,在CP3時當其他人都換上沖鋒衣時,而我還是想當然的以為很快雨霧會停而只是披上一次性雨衣,一直到后來感覺到一次性雨衣不夠保暖才換上沖鋒衣。再就是看到后來的女子冠軍后面也是穿上沖鋒褲,那么也應該在CP3開始就穿上以應對打濕鞋褲的樹枝椏葉、高深草地等環境,不知道有沒有那種可以防水的鞋套穿在外面,就不會一直腳濕冷了。最后就是自己要專門研究一下兩步路導航問題。
哈哈哈,沒有退賽的越野是不完整的越野,一定不要象有些人說的那樣退賽一次就會習慣性退賽。自己之所以沒有寫完賽的賽記,而特意寫這第一次的退賽賽記,就是希望警醒自己,做好心理準備比身體準備更加重要,堅強的意志和決心比身體和狀態的準備更重要。
后記
烏蒙山超級越野賽450公里組54人8人完賽、330公里組64人25人完賽、168公里組26人12人完賽??吹接袕统饍r的我又跳級報名了330公里組,這次不能再有借口和理由了,拼一次過把癮!
陳曲龍 2020/10/11